88读书网 - 言情小说 - 红楼之贾琏你大胆地往前走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09

分卷阅读109

    ,有些死得凄惨一点儿。

对于这个结局贾琏还算满意,要不然,这段日子听了那么多的哭声,见了那么多的人间悲欢,结果再不好,他一定会找范慎讨个说法。

至于贾赦那件事儿,其实在解决拐子问题时,已经顺带解决了。

拐子们被范慎以雷霆之势扫荡一空,消息传到京城,三位皇子财路断了,自然要急眼,只是范家势力大,得罪不起。

然后眼睛一转,就瞄上了贾琏。从各种迹象看,贾琏和范慎走得极近,动不了范家,还动不了贾琏么?

于是把心思放到了贾琏身上。

但看来看去看了半晌发现,贾琏还真是动不了。

因为贾琏年纪还小,才十五岁,人生才刚刚开始的年龄,从小在京城长大,并没干过什么欺男霸女的事情,也没有逼死过人命什么的,身上也没个功名,想挑刺都挑不出来。

但三位皇子不甘心啊,来钱的路子没了,钱袋子损失一大笔,这口气怎么咽得下?

于是不知道哪位皇子的幕僚出了个主意,父债子偿,子债也可以父偿,弹劾不了贾琏,还弹劾不了贾赦么?贾赦的罪状可是一抓一大堆,还一抓一个准。

于是,三位皇子的枪口出奇一致地对准了贾赦,贾赦受了这次无妄之灾,干着急没有办法。人家弹劾他的那些事儿他真的做过。

但是皇帝自然知道怎么回事,只是叫贾赦在家反省,并没有别的处罚措施。

即使是这样,贾赦也被吓得够呛,于是又老实窝了起来。

而贾琏打击贾赦的目的也不费一枪一炮顺利达到。

至于薛蟠,伤好的差不多之后,就去一千里外服他的苦役去了,而且一去就要七年。

之所以又加了这么多,是因为薛蟠被抓后,消息传开,有几家被薛家抢了女孩儿的人家一起上告,范慎秉公执法,然后就改判成“徒七年,流一千里”。

薛蟠这一走,金陵城内外,凡是有女儿的人家都松了一口气。虽然薛家在金陵不是权势最大的,但是绝对是祸害最强的。只因那个薛蟠,略见个长得平头正脸的,就要拉回家做丫鬟。

那些吃不上饭的人家还好,但那些不用卖儿卖女的人家因薛蟠而骨rou分离,如何不恨他?他这一走,大家几乎要放鞭炮庆祝,没有一个人同情他。

但薛蟠虽然抢人,倒是没有闹出过人命,否则他在范慎手下,肯定活不成。

而押送薛蟠时,范慎又专门嘱咐公人,不得叫薛家任何人接近他,要不然通融的公人和薛蟠一样的罪过。

其实这句话说了和没说一样,因为押送的公人中有一位好巧不巧的是薛蟠曾经欺压过的人家。

薛蟠看中人家亲戚的女儿,一定要抢回家里做丫鬟。人家虽然不富裕,但也用不着卖儿卖女过日子,自然不同意。

但薛家势大,前任知府又是个不敢为民做主的,那女孩儿就被薛蟠抢到了薛家,从良家女子变成了伺候人的丫鬟,一定意义上说,也是从良民成为贱籍。

但是为了叫薛蟠轻判,薛家及时放回了那女孩子,那家人家怕范慎走了之后薛家报复,并没有上告。只是这口气却是咽不下。

那公人这次押送他,如何会给薛家通融?

薛姨妈听到改判的消息后,哭了个死去活来,七年啊?薛蟠自小娇生惯养,七年时间,说不定命都没了。

自然要再次找王熙凤,叫她撤掉状子。但王熙凤就是紧咬着牙不松口。

薛姨妈救儿子心切,当场就撒泼打滚地闹,妄想逼迫王熙凤就犯。

但王熙凤是谁,要论这招的娴熟程度,她可能不如薛姨妈,但要论这招的爆烈程度,她认第二,没人敢认第一。

于是薛姨妈往地上一坐开始嚎的时候,王熙凤进屋就抽出一把寒光闪闪的宝剑,硬塞到薛姨妈手里,一边塞一边哭:“既然这次是我告的,那若是撤了状子,诬告罪名也是我。我自然少不得要上大堂和薛大爷对峙。姨妈也知道,贾家是高门大户人家,媳妇儿上公堂,贾家丢不起这个人。就是我父亲听到了,也绝不会放过我。既然如此,姨妈不如现在就一剑把我杀了。之后你到衙门,就说我是诬告,已经畏罪自杀,叫知府大人撤了状子,放了薛大爷。我也不给贾家抹黑,不叫王家蒙羞,姨妈的心愿也算了了,算是一举数得。”

说完就大哭,还主动把脖子伸到薛姨妈怀里,叫薛姨妈“把我杀了吧,我死了,大家干净”。

薛姨妈即使再疼薛蟠,也绝对不敢杀王熙凤!王熙凤一死,王子腾是亲哥哥,心思猜不透,但王子腾夫人,王熙凤亲妈必定恨她入骨。

而王熙凤又是贾家的媳妇儿,到时贾家也会和薛家决裂。

贾家王家都和薛家有了龃龉,那她儿子就更救不出来,没了这两家的支持,薛家也无法继续作威作福。

所以,手里拿着剑,犹豫着,就是不敢杀。

王熙凤见薛姨妈不敢杀她,于是起身就要往柱子上撞,一边撞一边哭,“既然姨妈不敢杀,我干脆一头碰死在这里,姨妈也不必落不是,我也不用上公堂承担个诬告的罪名给两家蒙羞。我一条命换大家平安,谁也说不出我的不好来。”

平儿顺儿秦可卿等自然是拉的拉,抱的抱,劝的劝。

一堆人把客栈闹了个天翻地覆。

其实要贾琏说,王熙凤虽然有许多缺点,却也有一个叫人不得不佩服的优点,在对待极品亲戚上,只要王熙凤不乐意,任谁都不能逼着她低头。

只要她发狠,绝对能撕得那些亲戚妈都认不出来,比如薛姨妈,自那一通闹后,再不敢提叫王熙凤撤状子的事儿。

只是这件事儿薛家显然不会善罢甘休。七年时间,别人家的儿子都会打酱油了。

于是,薛姨妈再次往京里写信。

贾琏处理完在金陵的事宜后,向范慎告辞时,范慎提醒贾琏,“你这段日子总是避着甄家和薛家的人走,他们已经相当不满。过几日,就是你姑母生日。你姑父虽说不会大办,但是亲戚之间总是要走动走动送送礼的。我估计那时候,他们就会叫你姑父做中人找你。你可当心点儿。”

贾琏嗤之以鼻,当心什么?此事人证物证那么多,薛蟠想赖也赖也赖不掉。又问范慎,“我要是真的撤诉,你会断我个诬告的罪名吗?”

范慎想都不想,“当然啦。”又挑眉,“你知道的,本官一向是奉公执法之人。”

“切。”贾琏表示不屑。他并不是奉公守法,是逮着个机会就像打击一下他而已。

作者有话要说:  Ps:我知道孩子全被认领走是不可能的。

但我心里十分希望是这么个结局,所以就这么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