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言情小说 - 我自倾城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46

分卷阅读146

    ,也陷入了两难之中。

不答应岳家,难免有些忘恩负义的意思,答应亲上加亲,又怕委屈女儿,三岁看老,十来岁的小公子四书都没读明白,又自小娇惯成习惯,离了几个丫鬟都能气病,实在令他难以接受。

林如海自觉无法选择,思虑许久,还是选择向岳家去信,信中委婉地道明了他的想法,婉拒了先前岳家想让两个孩子结亲的暗示,这封信才将寄出,林如海便松了一口气。

数日之后,林如海办完公务,回到官邸,正见宝玉和黛玉一起坐在树下看书,远远见着时他就有些奇怪,黛玉看书时从来都是安安静静的,宝玉却在说话,分明是打扰到她了,可她脸上还带着一点浅浅的笑意。

林如海立刻就想到了自家妻子。

他心里咯噔一下。

隔日,林如海便以进学为由,将宝玉送至淮安当地的官学之中读书,江淮读书风气极盛,淮安官学更以严苛出名,许多学子从外地赶来进学,官邸离得不远,林如海却让人收拾了东西令宝玉去住宿学中,隔了几日,就见自家女儿时常红着眼睛,即便有男女大防在前,还是忍不住总是问起他宝玉的情况,怕他在官学吃不好住不好。

不好的预感成真了。

林如海顿时一个头比两个大。

过了几日,官学把宝玉除了名,两个官学官员亲自把宝玉拎到林如海面前,告他扰乱学堂,sao扰学子。

官学的人走了之后,宝玉尚有些委屈,他原先在贾家的时候,家学形同虚设,底下聊天吵闹是常事,他只是不大听课,偶尔和几个新结交朋友搭搭话,竟就要被除名?

林如海看着自家这个妻侄,想到女儿通红的眼睛,深吸一口气,抄起了书房桌案上的黄铜镇纸。

若是女儿这辈子就认定了这么一个废物,他能怎么办?就是打,也要把这个上不了墙的烂泥打出个人样来!

宝玉挨打的时候,王守仁用普通的黄铜镇纸轻轻抹平纸张边角,正在斟酌着提笔写下人生中第一篇策论。

这时节读书人读书就是为了做官,想要做官就要考科举,故而许多人一辈子都在为了科考而努力,甚至大部分的读书人不会去碰除了科考内容之外的书籍,王守仁原本很不喜欢这一点,但在有了努力的目标之后,他忽然发觉,科考这种东西对他来说简直太友好了。

经义文章本身就是需要大量背记的东西,他自小就有过目不忘之能,且不像旁人,当时记得一过时间就忘,他记得的东西便是真记住了,如此一年努力之下,他便在自家父亲的针对性考较中磨了磨文笔,准备童生试了。

童生试在很多人看来是一道天堑,然而对于自小读书的人家来说根本算不了什么,王守仁过了童生试那天,王宅甚至没有什么庆祝,倒是李凝听说之后,认认真真贺了王守仁一回。

自从对东邻有了别样的想法之后,王华便也不允许自家儿子背地里传书了,规矩还在其次,给人家留下轻浮印象才是最大的坏处,为此他专门登门和李澈谈了一场,李澈虽然不觉得这有什么,但在王华诚恳的态度下还是同意两家平日里来往,王守仁可以登门,李凝也能上门。

这实在有些过了,但李澈不觉得,李凝也不觉得。

被小姑娘认认真真地道贺,王守仁有些惭愧,他原是对这些没什么了解的,这会儿却也忍不住暗叹,阿凝明明那样好的天资,却只能看他下场,而不能一展人前,这个他习以为常的世道,真的就那么正常吗?

三司使三司使所所3312gv人环保厅几乎已经归咎于苦苦uk哭一哭

第107章红楼(15)

成化二十二年,漕运总督林如海左迁正二品左都御史,即日归京。

漕运本就是朝廷监管的重中之重,几乎没有漕运总督能干满任期,前头死在任上的那位大人已算难得,林如海虽然为官清正,但自来规矩如此,他也并不觉得离了这油水官有什么不好,接到官凭便忙碌了几日,方便下任官员交接。

林家仆役欢欢喜喜地收拾东西,长大了些的黛玉听闻此事,既惊又喜,惊的是她竟然又要去京城了,喜的是和李凝通信来往足有五年,她本以为再也见不到的,不曾想喜讯来得如此之快。

且与上次独身一人离家归京相比,她是随同父亲去上任,不必寄人篱下,更不必处处小心,除了一开始的惊讶之外,黛玉很快收拾好了心情。

她步子生风到了后堂,正见两个小姐妹在院里赏花。

她的脚是这两年才放的,好在放得不晚,不像那些金莲足一样连路都走不稳,如今京中贵女多放足,即便是在远离京城的江淮,也有不少人家慢慢放了脚。

黛玉高高兴兴地把这事和迎春惜春说了,脸上带着灿烂的笑容,迎春起初是欢喜,随即就有些犹豫,惜春应和一声,没多言语。

从家里把她们送来林府起,那座金玉满堂的贾府便和她们再也没有了关系,甚至于迎春一天天地大了,时常寄信来的老太太却从未提过她的婚事,倒是姑父的一个姬妾悄悄问过她几次,她松口之后没多久,姑父就替她找了一个家贫却十分上进的学子定了婚约,她在帘后见过两面,因怕羞没敢多看,却依稀感觉得到是个俊秀斯文的年轻人。

自打那之后,迎春就一心一意地备嫁,如今姑父要上京城去,那她又该怎么办呢?

黛玉听了迎春的担忧,忍不住笑了,说道:“只你家夫君不要上京城考试?等他金榜题名不是更好?”

迎春听得红了脸,不肯再跟黛玉说话。

倒是惜春想了想,说道:“宝玉这科又要下场了,他是跟着我们一起上京去?早了半年呢。”

惜春说的自然是童生试。

江淮学风极盛,寻常北地学子有个举人功名的都不敢说能过了江淮的童生试,甚至有许多江淮学子冒名去考外地的童生试,宝玉占了京城户籍的便宜,竟也没能考过,贾府早得了林如海的信,也不许宝玉回家,考试不中,家门难进,宝玉回来之后大病一场,人消瘦了些,反倒比先前肯下一点工夫读书了。

三年前那一科时宝玉经义都没读完,林如海本也没有指望他能过,只是存心要他下场去感受一下氛围,如今整整三年过去,若是这科再不中,林如海就不想说什么了。

林家在打点行囊的时候,王守仁也在收拾东西准备回乡参加乡试了,他户籍在余姚,也就是江浙一带,正是所有学子的噩梦考区,先前他考童生试的时候,满打满算也还是屈居第三,如今再考,他虽没什么名列前茅的自信,却也觉得这科应当是稳了的。

刑部尚书两年前致仕,原本论名望论实干都该轮到李澈升迁,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