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言情小说 - 我自倾城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86

分卷阅读186

    被人抢了粮。

按照李澈的预估,下邳至少也该能支撑上两三个月,义军远在洛阳,远水救不了近火,陶谦迟早要放弃,然而情况比他想象得要好。

虽然秋收刚过,城中应当有不少余粮,但陶谦素来谨慎,粮食刚征上来就立刻送至粮仓由徐州军接管,也就造成了城中余粮不多,拼命在外围企图打开缺口的徐州军才是真正的粮多不愁。

然而就是十万头猪,徐州军一时半会儿也杀不过来,何况同为徐州军,广陵和堂邑两郡的人马战力也不低,倒是被拉来凑数的新兵夹在黄巾和老兵中间,损失不大。

这是李澈的战术。

这会儿打仗讲究一个可循环利用,两军对垒下死手的是少数,毕竟保命重要,一旦自家出现颓势,军队就容易倒戈,真正可用可信的老兵都是宝,所以战场相交,前几日都是新兵炮灰互砍,重头戏总在后头。

除了这一点,这时还讲究“斗将”,顾名思义,两军交战之前,各自派人出来斗一斗,为自家提升气势,派出来的将军厉害,能把对面斩杀马下,声势就大,打起来也就更容易获胜,正如关羽温酒斩华雄,三英战……这个不算,假如吕布不是天下闻名的悍将战神,三打一还让人全须全尾地跑了,反会倒折自家气势。

徐州军里倒有好武将,张超手底下却没什么能用的,索性省略了斗将的环节直接动手,因为他把精锐都挡在前面,一时对上徐州军的炮灰,可谓连战连胜,徐州军气势萎靡之下,连换人都不好使了。

硬生生对垒了一个月,陶谦最终还是被迫开了城门。

不开不成,城中都快乱成一锅粥了,再不开城门,恐怕人相食的场景就会在富庶的徐州上演!

陶谦一把年纪了,看张超的眼神悲愤中夹杂着疲惫,最后也没说出什么激烈的言辞,毕竟这人如此可怕,倘若他多说几句惹怒了他,他陶谦倒是可以一死了之,可城中百姓又何辜?

张超只觉得脑子木木的,反应了一会儿,才让人去把陶谦关押起来。

一定是近来打仗太累了的缘故。

陶谦投降,徐州军自然而然跟着投了降,假如陶谦死了,说不得徐州就得乱,但陶谦投降了,这仗也就没法再打下去了。

耗时三月,广陵郡守张超完成了向徐州牧的晋阶。

第137章三国(4)

洛阳那边,因吕布战败,城中人心慌乱,董卓的谋臣李儒便建议提早迁都长安,义军兵踞洛阳时日不长,一旦西凉铁骑出城,以袁绍的威望,尚不到令天下诸侯自带军粮跟他追击董卓的地步。

事实也正是如此,董卓在洛阳城中焚烧宫阙,掳了天子与先帝后妃,又强迁洛阳百万人口,有不从者虐杀示众,为防军心涣散,还纵容军士yin辱百姓妻女,美其名曰劳军,军心大定,行军速度却也快不起来,然而袁绍义军入城之后,十几路诸侯没有一个肯去追董卓。

曹cao怒斥袁绍连同义军诸侯,曰:竖子不足与谋。

随后带兵追击董卓,战于荥阳,不料为董卓断后的是吕布,曹军大败而归。

之后孙坚于洛阳乱宫得传国玉玺,却被在场一人报于袁绍,孙坚咬死不认,自领兵回江东,却被荆州刘表截住,损兵折将,夺路而逃。

曹cao带兵投往扬州,孙坚带人往江东去,不多时都发觉了邻近的徐州易了主。

曹cao如狼,孙坚似虎,两人帐下文臣武将无数,即便战董卓刘表时折兵不少,也难挡威势,张超夹在两人中间,宛如一只肥美多汁的小绵羊。

张超慌得一批。

李澈觉得问题不大,毕竟他其实没觉得自家和这两家有什么差距,张超唯一比不过这两人的地方是他帐下没有大将,但他本人也能当成武将用用,时值乱世,想要待价而沽的能人不知多少,汉室拢共十三州,张超占一个,他帐下无人反倒是优点,能吸引各路空窗人才。

曹cao刚到扬州不久,孙坚还在路上,李澈便让张超广发招贤令,徐州境内的能人有一个算一个群发到家,对外也展露出一种求贤若渴的态度,张超这个人虽然没什么优点,但主公这种东西稍微包装一下,外人又看不出来。

招贤令出自李澈之手,除了详细地描述了一下张超对汉室的忠诚和打徐州的考量,对人才的要求还有待遇,写得清清楚楚,决不像如今招揽人才时的模糊。

不多时便有数名武将来投。

没办法,李澈的招贤令里根本没有对文臣的需求。

在李澈看来,武将是稀缺资源,文臣则不要多,有一个臧洪管理内政,加一个袁绥帮帮闲,还有陶谦本人的谋士班底,已经够用了。

反正他是适应不来做个什么事要找一大群人商量的风气,又不是没长脑子。

来求职的武将中名气最大的叫做太史慈,从前做过官,后来犯事赋闲在家,这人是李澈的重点拉拢对象,因他住得不远,李澈几次三番派人去求请,第一次许以重金高位,太史慈拒绝,第二次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太史慈仍旧拒绝,第三次李澈把张超赶过去礼贤下士,原本没报太大希望,却不料太史慈和张超一见如故,也没摆什么架子,直接跟着张超回来了。

太史慈属于高配版张超,虽然是武将,却是有头脑的武将,给他点兵可以自己打仗的那种,李澈对他十分满意,立刻就分拨给他五万新兵,交由他全权cao练。

饶是太史慈也被这沉重的信任吓了一跳。

李澈是真没办法,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像太史慈这样规格的武将,来了就得是扛把子,不然再来了新人,拿什么去震慑?

以太史慈的头脑,来了徐州没多久就发觉过来,徐州主事的并不是张超本人,而是他帐下的谋主李澈,张超对他言听计从,内政军务大权全在这人手上,他维持了一个谨慎的态度,既不疏远也不亲近,专心只做自己的事情。

李澈也不和他刻意交好。

孙坚先锋失利,归程路上又被刘表半路阻拦,回到江东时十分狼狈,手底下人马剩不到一万,占州太过勉强,便拿下了几个郡县暂时屯兵,准备休养生息。

孙曹在侧,李澈一点都不慌,鼎有三足,三足最稳,他若向曹cao出手,需防备孙坚,若向孙坚出手,又恐曹cao来攻,曹cao大约也是这么想的,而孙坚苟还来不及,自然不会主动挑事。

洛阳那边的风声李澈也有耳闻,虽然孙坚发过两回誓,说传国玉玺若在他手里,他必不得好死,但天下群雄显然没把这话当回事,不然刘表也不会下了狠手来拦他。

李澈没准备立刻挑事,张超的势力明面上是最大的,但他手底下的兵毕竟有水分,徐州军心还在陶谦身上,太史慈cao练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