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言情小说 - 大白的科举人生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4

分卷阅读4

    臣,武将基本除了镇守边疆守卫京师重地的,都放在家里高官厚禄的荣养了。

简单来说就是给多多的发工资,您就在家里安稳待着别出来晃悠啦,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国情如此,乱世出武将,出战神,盛世只需要治国能臣,毕竟谁都不希望经历乱年间人不如狗的时代。

再说江绯白自己,也想过当下自己最有优势的就是读书,并且是踏踏实实的读书,自己一不是天赋异禀的人,二也没有在哪个方面做过深入的研究,唯一的优势就是多活了二十几年,能更懂得珍惜时间,当然,记忆力好像比以前好了不止一点,不过好到哪种程度,还需要以后慢慢研究。

所以刘氏问起的时候,江绯白立刻回答“好啊好啊”,还很狗腿的加了一句“娘亲做的一定最好看了,可是娘亲做的我就舍不得用了,那娘亲你让绿枝jiejie给我做好不好?”说话的时候,两只眼睛忽闪忽闪的惹人怜爱。

刘氏一看儿子这么上道的答应下来,就趁热打铁,追问,“娘年后送你去书院读书好不好?学堂里有很多和你一样大的男孩子,你可以和他们一起读书玩耍。”

江绯白心里暗想,得了,这是把他当小孩子哄呢,就怕他不去上学,代沟无法跨越啊。心里暗暗叹息,嘴上道“好啊,我白天去学堂读书,晚间回来陪娘亲,娘亲你可不要太想我哦,我才不会舍不得娘您呢”

江氏看孩子这么懂事,心里又酸又软,觉得为了这孩子做什么都是值得的,一定会拼尽一切让孩子顺遂安康,就像孩子的乳名一样,平平安安。

“好了,娘知道了,小人儿精,叫绿荷jiejie带你洗手,去吃桂花糕。”

“娘亲,您最好了,安哥儿最爱您了。”江绯白在刘氏脸上留下一个湿哒哒的吻后,拉着绿荷的手蹦蹦跳跳的走开了。

江绯白心里暗叹,带着记忆做小孩,真累啊,还得学会享受这个重新成长的过程。

刘氏看着江绯白的背影走开,对绿枝道:“绿枝,给二爷跟前的小桂子传话,让他想办法透话给江清云,我有重要的事情找他商议,做的仔细点,不要让荣安堂知道这边的动静,徒生事端。”

绿荷告退走了之后,刘氏继续之前未完成的绣品,绿竹看着眼前的奶奶,想着这几年的生活,也算是熬过来了,她也慢慢看开了,小姐这样生活也不算错,怎样都是个活法,这高门大户的事情,谁也不比谁高明到哪里去。

绿荷让小丫鬟看着奶奶有什么需要,出去和喜鹊商议来年安哥儿上学需要准备的一应所需,都该提前备起来,今天铺子管事该来交账查账了,小少爷又长高了,秋衣该提前准备了,顺带看看厨房新进了什么菜,晚饭准备的清淡一点。

绿荷这么一想,觉得日子过得也很充实,不缺吃穿,主子和善,小少爷眼看着是个机灵的,未来可期,谁又说的准比谁好呢?

三天后的傍晚,江清云来到秋明居,与刘氏单独商谈了半个时辰,又和江绯白一起吃了饭逗趣几句就匆匆走了。江清云心里也明白,之前错过那么多,生活中全是不可弥补的裂痕,很难重新开始了。而且他是个懦弱的人,反抗不了母亲,弥补又需要太多代价,他没有勇气承担那么多。他只能无谓的逃避,把空间留给妻子和儿子。

第4章父亲

江清云知道刘氏生的儿子聪明又可爱,可是他也知道这个儿子不是刘氏给他生的,只是妻子给自己生的,刘氏不想让儿子过多接触江府的一切,他自己也知道,刘氏是个简单又纯粹的人。

自己每次看到那孩子都发现他比上一次见面又长高了,每一次见都能发现他又进步了,又学会了新的词在花园里和丫鬟聊天,有想吃的零嘴让门房的阿爷买,启蒙韵律背的一字不落。孩子很好,刘氏把他教的也很好,唯一不好的大概就是和自己这个父亲聚少离多。

真是好笑啊,一个府里隔着一道墙,最亲近的人心却好像在天地的两端。是了,安哥儿只有自己一个父亲,可是自己还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罢了,先这样吧。

刘氏使人告知自己有事商议,江清云便猜测是安哥儿进学的事了,其他事刘氏不会让自己知道。自己在国子监司业的位置上已经好几年不曾挪动了,江清也知道自己不会钻营,没有背景,家里也没有多余的财产为自己打点,毕竟所有的资源都应该向大哥倾斜,谁让大哥生来就是要将来继承家业,给父母养老送终的人呢?嫡长子,生来如此。

果然刘氏想让安哥儿年后进学,京城各大家族都有自己的族学,名门望族的族学外姓人没有过硬的关系不可能进去,江家老家远在青州,江府只是其中一支,并未设立族学。因此刘氏思来想去想让安哥儿去秦家族学。

刘氏知道自己曾经与秦家孙辈的三房有些关系,想求一个秦家族学幼学班的入学考试资格,没错,不是入学资格,是入学考试资格,说白了,就是报名资格。我答应了,毕竟是我唯一的嫡子,我只能尽力而为了。

秦家有位大儒,在前朝战乱年间辞官隐居,远在深山仍不忘钻研学问,企盼战乱结束之后用至圣先贤的圣人言说教化万民。

当然,他也成功了,大景新朝初立,年逾六旬的秦老夫子效仿先贤有教无类,开坛讲课,最终成为一代大儒,也因此桃李满天下。不管在朝在野,秦老夫子的名声无人不识。

如今秦老已经耄耋之年,在秦家别院休养,但是秦家族学这些年已经慢慢发展成大景读书人无人不知的东林书院,盖因当年秦老有一日在桃花山下的东林寺与友人郊游路过,兴之所至,忽而有赋,后将秦氏族学建立于此,后人称之为“东林书院”,也就是京城人所谓的秦氏族学。

现任书院的院长乃是秦老先生的小儿子,已是大衍之年,素日里不常在书院,书院的一应事务由其大儿子秦长生打理。

秦长生年近而立,也是一代传奇人物,生而体弱,祖父秦老先生为其取名“长生”渴盼长久顺遂,从小聪慧异常但是不走寻常路,做过的事情京城人能说三天三夜。

弱冠之龄夺取京中科举榜首,皇帝欲将其点位状元,然在殿试时发现探花竟然已年逾花甲,这位皇帝也有创造性的将状元点为探花,榜眼变状元,探花变榜眼,另两位因为年龄和样貌平白得了这天降馅饼,当然是欢快的伸手接了叩谢隆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