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言情小说 - 大白的科举人生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5

分卷阅读5

    不说后来游街的万人空巷,鲜花差点把从小体弱的秦长生砸个鼻青脸肿,就说皇帝陛下因重其才,欲让其在翰林院清水衙门熬资历,为以后入阁打基础,秦长生不论出生还是能力还是秦家的影响力,只要自己不作死,日后妥妥的内阁宰辅啊。

可是秦长生愣是给拒绝了,说是考试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学识足够给天下学子为师,自即日起,他将暂代其父的东林院长之职,入东林书院教书育人。

自秦长生束发就学五载之后,弱冠之龄,成为大景东林书真正意义上的院长。而今又过了十年。秦长生已至而立,江绯白还是垂髫小儿。

京中人人皆知,东林书院的入学资格有民众推荐的,有当地官府举荐的,也有通过府试、院试自然选拔上来的,但是不管是哪种入学资格,都要经过东林书院的考试才能真正成为东林书院的学子,要不就只能旁听。

但是这并不包括幼学启蒙班,幼学班是真正意义上的秦家族学,师资力量一流,只接受秦家本族以及近亲家族有出息有天赋的孩子,从小学习,学上几年,正常考核通过,一路可以直接进入东林书院,这样的孩子,在科举取士上基本没有什么问题,因此京中无数家族想把自家孩子塞进秦氏族学不得其法。

半月后,当刘氏亲亲热热的搂着江绯白,对江绯白说“安哥儿,最近要好好学习,争取年后可以通过秦家族学的入学考试”的时候,江绯白是蒙圈的,说实话,江绯白真没想到自己上个学需要付出如此大的代价,不论刘氏的人情,还是江清云的人情和财物。

毕竟人情这东西,是奢侈品也是消耗品,用一次少一次。

尤其听到小丫鬟叽叽喳喳说着打听来的,关于东林书院和秦氏族学那些明晃晃,闪着光,可以预见几百年都不会倒塌的金字招牌和光辉历史时,江绯白简直惊呆了好吧。

本来以为去外面的小书院读个书,进个学,楞是让刘氏整出了如此大的一出。顿时感觉压力倍增。只能在心里苦笑。真是沉重的母爱啊。

刘氏还在笑眯眯听小丫鬟讲听来的消息,随后对江绯白说“安哥儿,我知道你懂事,能进入秦氏族学固然可喜,可是只要你尽力了,不进也没关系,母亲知道你是最好的孩子,你别怕,最近按照往常母亲教你的学即可。”

江绯白立刻说道“母亲,我知道的,您一直都觉得安哥儿是最好的孩子,可是安哥儿想努力试试,能有更好的选择,我为什么要放弃?”

刘氏在这一刻突然感觉孩子长大了,失落、开心等复杂的情绪交织,让她本能的抱住江绯白,只说了一句话“好,娘亲相信你。”

绿枝绿荷带着众人退出屋子,让两人亲热相处了会儿,母子两人在这一会已经交流了打听来的各种信息。

总结一下发现秦氏族学幼学班的考试不一而足,考试内容因人而异,不同的先生考试方法内容不同,同一先生不同学生考试内容、方式也不一样。简直让收集消息的人眼花缭乱,心力交瘁,还没有规律可循。

如果说科举收集主考官的诗集、时文、策论是为了更好的揣摩主考官的喜好和习惯,以增加录取率,这种方式是可以并且行之有效的,但是这秦氏族学入学考试好像是完全凭借先生的心情,人家爱咋整咋整。

鉴于此,刘氏和江绯白商议还是把再好好读一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刘氏适当教一些幼儿启蒙诗词,增强学习。然后过不过的随天意吧,刘氏私心里也不想把儿子逼迫的太紧张了,累出病了也不划算,而且安哥儿现在满打满算也才四岁,翻过年也就虚岁六岁,刘氏也不是很放心让儿子去别人家进学,整天不在身边。只能说是碍于现状,不得已为之。

江绯白也就答应了,心里还暗暗想着,姐上辈子高考文理不分科,大学还选修了古文学,这辈子记忆力貌似也加强了,也算是开了个金手指,要是这样还不能进幼儿园大班,只能说,这个大班的面试算是看老师和学生的眼缘的,要是双方看不对眼,说什么都是白搭。

认真准备,交给命运选择吧。

晚间吃过饭,就把在心里默背了一遍,然后把前世的、在心里默记一遍。江绯白是真的害怕自己哪天就忘记了曾经的过往,没有来处,不知过往,心就像无根浮萍,飘飘荡荡,没有归处。

第5章过年

最近江绯白一直在想,自己算不算是穿越然后变异,得以开了金手指,因为最近他发现自己的记忆力是越来越好,而且越是努力回想,越是能清晰的记得前世学过的东西。

比如以前只记得高中数学老师站在讲台上指点江山,口沫横飞,粉笔点着黑板,对着全班同学说:“我们在这里放一个P”,具体这个P的位置,作用一律想不起来,更别提这是一道什么类型题了。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越想越清晰,不仅能知道P点,还记得M点,N点,这是一道求最短距离的题,用了什么公式,老师当时的语气,动作都逐渐清晰起来。

江绯白只能知道两世的唯一相交点就是自己的名字,都是按照家族排辈取得,而且一模一样,只此而已。

江绯白不知道这算不算变异,也不知道这种变化意味着什么,甚至这种变化对自己是好是坏,只能乐观的想着:“最近偷看过母亲的游记、札记、地理志都没忘掉”,也算好事一桩。

日子在江绯白自己一个人的纠结中,临近年关了,江绯白才发现难怪以前小时候喜欢过年,现在重新作为小孩,在千年前体验到了人民群众真正关于“年”的期盼与祝福。

打从腊月初八,刘氏一大早就吩咐秋明居的丫鬟婆子熬腊八粥。待到临近午时吃腊八粥时,江绯白对站在一旁的绿枝绿荷显摆道:“岁终之月称“腊”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记载);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rou”旁,就是用rou“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腊八节又谓之“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实际上可以说是十二月初八为腊日之由来。”

绿枝绿荷看着小少爷一脸洋洋得意的表情,十分可爱,忙不迭夸赞道:“少爷懂得真多,一看就是做学问的人,哪里像奴婢等人,奶奶少时不知废了多少功夫教奴婢,就是记不住,没的浪费奶